茶树品种

大红袍

Camellia sinensis (L.)O.Kuntze cv.DaHongpao

属无性系,灌木型,小叶类,晚生种。 武夷山传统五大珍贵名丛之首,有"中国茶王"之称。

武夷山传统五大珍贵名丛之首,有"中国茶王"之称。原产天心岩九龙窠。相传清代中期就有大红袍名。在名丛中,大红袍声望最高,誉满中外。长期以来,民间把大红袍尊为“茶王”和神物,因此,有关大红袍的各种记述和传说很多,其中有的纯属神话传说,有待今后进一步考证。

来源及分布

大红袍属无性系,灌木型,小叶类,晚生种。原有母株4丛,植于九龙窠悬崖一石砌平台上,岩边峭壁上留有摩崖石刻“大红袍”三字为记。一九八○年建九龙窠名丛圃的同时,在大红袍原处联接石砌填土梯层,补植母株大红袍2丛,至使大红袍现有母株共6丛。大红袍曾有正、付本之分,现代以第2丛、第6丛及其无性系后代为大红袍茶树代表群体。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,大红袍群体在岩山有较大面积扩大栽培,国内一些科研、教学单位有引种。

特征

植株适中,树姿半开张,分枝较密,叶片呈水平状或稍上斜状着生。叶片长6.5cm,椭圆形,叶色深绿,有光泽,叶脉沉,叶面微隆起,叶缘平或微波,叶身稍内折,叶质较厚脆,叶齿较锐深密,叶尖钝尖。芽叶紫红色,茸毛尚多,节间短。花冠直径3.5cm,多为6瓣。花柱3裂。

特性

芽叶生育力较强,发芽较密,持嫩性较强。春茶一芽二叶干样约含氨基酸3.3%、茶多酚24.8%、儿芽素总量18.2%、咖啡碱4.2%。制乌龙茶,春茶适採期5月上旬末至中旬初。品质优异,条索紧实,色泽绿褐润,香气高雅、清幽馥郁芬芳、微似桂花香,滋味醇厚回甘,“岩韵”显,香味独特,是武夷岩茶之珍品。抗寒性与抗旱性强,扦插繁殖力强,成活率较高。与其他名丛相比,大红袍对生态环境和生产工艺要求特殊严格,栽培上宜选择与原产地相同或相类似的上好岩山茶地种植,施用有机肥,适时深翻、客土,效果更佳。

请将手机调至竖屏状态,获得最佳浏览体验!